來源: 作者: 點擊量:2552次
成功的花,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,然而當初它的芽兒,卻浸透了奮斗者的淚泉,灑滿了犧牲的血雨—題記。
夜,微涼,塔吊的燈明晃晃地照著眼前這片樓群,它們那么真實地佇立在新區的這片土地上,它們那么從容地證明著,甘肅建投在這片土地的經濟建設上發揮的積極作用。漸行漸遠的泵車“轟轟”聲,慢慢地不見了白天的喧囂與熱鬧,只留下門房守夜人佝僂的身影。
而此刻我的心,久久不能平靜,我是如此強烈地感受著這個樓群,聽它們在訴說著它們的成長,也訴說著我們的歷練,一磚一瓦,日日夜夜,是的,我不能忘記,我無法忘記。
去年八月的一天,我坐在辦公室里,公司領導說:“預算員應該常駐工地,你去吧”沒來得及思考,帶著對新區的向往,我來到了工地。在感受到公司領導肯定的同時,也感受到企業對人才的渴望,希望通過一個個工程鍛煉出一批“能打硬仗”,具有“實戰經驗”年輕人。
看著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,面對新來的幾套圖紙,我心潮澎湃,卻又多少有些手足無措。這是一個預算書需要馬上按照新圖編制的工程;這是一個1.3萬平米,工期壓縮為1年,工期十分緊張的工程;這是蘭石保障房,質量要求相當嚴格的工程;這是一個需要面對監理、甲方、建投、集團公司,四方嚴格要求的工程。聽著晚上施工時轟轟咣咣的響聲,我曾因興奮和緊張幾度徹夜失眠:沒有師傅帶著我了,我要用學到的知識獨立面對這個工程,以后還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必須要獨立承擔、解決。當時鐘走過午夜12點,我依然在辦公室一點一點的畫圖,一點點查看計算規則的時候,無形的巨大壓力與獨自面對工程的興奮,似乎讓人窒息,眼淚就在眼里打轉。但是我相信:沒有一種不通過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,經驗和能力就是這么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。唯有不怕,才能往前走,如果自己都懷疑能不能干下去,別人如何相信你。
幸運的是,在我身邊有一群人,他們一直堅持著、努力著,幫助并鼓勵著我不斷克服困難,迎接挑戰。
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,梁勇剛,曾經帶的蘭石化39#樓拿下了飛天獎的他,帶著滿腔的熱情來到新區這片土地,每個天微亮的早晨都能見他在1.2萬平米的基坑邊蹲坐著,頭帶著一頂草帽,深邃的眼神,緊皺著眉頭,默默地吸著煙,思考著工程的相關情況。隨著工程的推進,工程建設的壓力使他臉色越來越憔悴,兩鬢漸漸多了白發,他依然在堅持,直到因勞累過度而病倒,經營經理才從他手上接下了“接力棒”。
有一個年輕人,他是技術負責人,叫朱旭峰。他說:總工累到了,我們不能倒,工程一定要干好,工期一定要搶回來,在困難的時候,我們最需要的是堅持和奉獻。就是這樣的信念,仿佛感染著這個項目部上所有的年輕人。他經常深夜里還在辦公室,一個人對著圖紙發呆,默默的思考著技術問題。偶爾會聽到他開玩笑說:這么緊的工期,我快崩潰了,你們呢。其實,后來才知道,他為了工期,3個月沒回家,在最忙的時候,中級職稱都沒請假回公司評定。但在甘肅建投四建集團2014年職工代表大會上,朱旭峰贏得了應有的肯定,被評為“先進生產工作者”。
我和工地上的幾個新分來的大學生,下班后經常聚一起聊天:‘剛來的時候,沒水沒電,整天汗流浹背,頭發都沒空理,回來倒頭就睡,加了夜班第二天有時候還得去現場,渾身上下全是都是土,談個對象都不敢見,怕被說是“土鱉”……現在條件好多了,臉也白多了,哈哈’這就是甘肅建投人,有著西北人獨有的熱情,豪放,團結和艱苦奮斗的品質。唯有這種品質才能響應那句:建精品工程,筑百年基業的莊嚴承諾。
夜,微涼,我回到辦公室,翻開裝訂好的整套預算書,簡直不敢相信,這就是自己的成果,畢業兩年,對自己最好的紀念,這是我接手的第一個工程。其他三家兄弟單位曾經疑惑地問我們項目經理:你們預算上的年輕小姑娘,到底能不能行?我用事實證明:我沒有放棄,我不是最好的、最有經驗、最有能力的,但是在前輩和同事的幫助下,我一定要成為最努力的。
當一切似乎毫無希望時,我看著切石工人在他的石頭上,敲擊了上百次,而不見任何裂痕出現。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時,石頭被劈成兩半。我體會到,并非那一擊。在這片樓的鋼筋混凝土里面都深深刻上了我們的名字,那么親切,那么真實,可以觸摸,不會遺忘。建筑是凝固的史書,這種深切的感受,唯有親自帶工程,才能體會到吧。
(蘭石保障房第四項目部預算員:劉寧寧)
“轉載自甘肅建投網”